Latest Posts
十八年的承諾
生養兒女是一種長線投資,十八年的耕耘,換回一生的回報,效積驚人。 要全心全意付出二十多年的日子(三個女兒) ,要成效鮮明地掌握光陰,要盡心盡力地培養孩子,隨時隨地管教導引他們的腳步,必須要有清楚的準則,具體實際可行的方法,才能事半功倍。那生兒養女的目標是什麼!?養兒防老已不合時宜了!現今用何種方針教養孩子,才會對孩子有益,對父母無礙呢!?幸好有聖經可作參考,內中提說:“人要離開父母,與妻子(配偶)連合,二人成為一體” (創2:24),我領會的重心在 “離開” 這兩個字。 離開—意味著他有獨立的能力,可以自給自足;足夠的智慧,曉得應變危難;成熟的人格,能持守維護真理;良好的人際,活用諒人怨己之道;健康的身體,可承受身心靈的壓力;健全的自我,明白了解自己的強弱,才可以獨立自存。對社會(人群)有供獻,對別人有助益,對自己有交待。這種認知是教養的基石,配合各種方法,在十八年的歲月中,默默耕耘,悉心培育。對父母而言是一個挑戰,對孩子卻是一種祝福! 於是,從嬰兒期開始,我就著手訓練她們,孩子滿月時,她己經可以從晚上十二時睡到早上五時了。更定下一條規則,大家都必須遵守:十八歲以下,我(父母)擁有最後決定權,後果由我承擔;十八歲之後,孩子可以自由取決,但卻要承擔責任。二十二年來,親子間相安融洽。 智能各人有異,但必須讓孩子有機會發揮出來,而且需朝著身心靈三方面平衡發展。於是,我每天爭取時間帶孩子去公園(下課後在附近公園遊玩)、參加游泳班、中國舞蹈班–(三姊妹一齊學)、鼓勵加入校內體育活動、注重均衡飲食,確保身體健康,儘可能不讓孩子坐在電視機前,生活才會多姿多釆。其次是家人間花時間用心對話,就算有時會有火藥味,但總比冷漠強;言發自心,交流意見,分享心得,無往不利。因此,每年一家大小,必有一至二次駕車外遊的時間 ,整家人在車程中,說說笑笑;在旅館內,盡情喧鬧;在自然美景中追遂,培增情誼,心中有什麼不快,口中有什麼不對勁,都會隨著相知而消散!致於天份的發掘,更是越早越好!如音樂[…]
Read more家在心中
人人都有一個家,家裏有我也有他,然後增添男女孩,一代一代加起來,家族成員成千萬! 家裏陳設很簡單,一床二桌三碗筷,衣服鞋襪日用品,窗明几淨花滿欄,年年月月樂開顏! 心中的家無地界,海闊天空無限大,用心用愛作磚瓦,用情用義來牽掛,不怕風吹和雨打! 現代物質豐厚,又較容易可以擁有,故大多數人都會將注意力放在有形的家上,由租房到買屋,由小間到大宅,假如能力許可,它是一種祝福。但無數人為了得到它,不惜用親情、健康、時間、心思去換取,就算你真的擁有,家裏剩下的人卻所餘無幾,甚至冷清到你個人獨居時!那種心頭的滋味,不是當事人是很難體會的!! 其實,要擁有一個家並不困難,只要我們心中有 “她”,家就即時成形在我們的心內,我們就可以活得很踏實,就算有時間或空間的限制,仍可用心來維繫。家由家人所組成,必須要人人齊心投入方可!有一首詩歌告訴我們: “ 每個人愛家,家就有光彩 ;每個人寬恕,家就有幸福 每個人付出,家就不孤獨 ;每個人珍惜,家就有甜蜜[…]
Read more改變與更新 David Chen
賴朱惠芳編撰 我從小就接受理性主義和科學主義的教育,在無神論和不可知論的環境中成長。本著 ”信則有,不信則無” 的態度,來面對宗教信仰!甚至認同馬克思的理論: 宗教是人民的鴉片。認為基督教也不會例外。 另一方面,人實在太渺少了,宗教是形而上的,人單憑肉眼是無法理解的。正如偉大的聖家堂設計師(Sagrada Familia)安東尼‧高迪所說: 直線屬於人類,曲線屬於上帝; 上帝的工作,人又怎能測透呢?又如新約聖經中的羅馬書11:33-34中的記載: 深哉!神豐富的智慧和知識,祂的判斷,何奇難測;[…]
Read more想念的滋味不好受!卻偏偏想你!!
“日有所思,夜有所夢;思念成疾,藥石無靈” 朝思暮想,寢食不安;思前想後,心神不寧 酸甜苦辣,滋味深刻;擔驚受怕,日夜難安 想念的滋味不好受,但身為母親、身為成年子女,可以不想對方嗎?!其實想、想、想、想是不大積極的行動,但想著想著,你就會有力量,有勇氣,有膽量,有行動,有方向,將你想要的,想做的,付諸實踐了。那就讓我們想吧!總有一天我會得到我所要的!! 人人都會有過想念別人的經驗,有些人想一吓就忘記了,有些人可以讓你想一輩子。個中滋味盡在當事人的心頭,酸甜苦辣參雜,旁人是很難可以理解的。但對於親人間的想念,深信可以共鳴的地方就很大了。 父母想念兒女,兒女想念父母,祖父母想念孫兒,孫兒想念祖父母,歷代留下很多歌頌性的文章。如古詩“慈母手中線”-道出母子離別之情。朱自清的散文“背影”—訴說父子間的關愛。蕭芳芳的名曲“世上只有媽媽好”提示親情何等珍貴。當有機會接觸以上的佳品,它都會啟動我們的心靈。還有手足間的記掛,如蘇東坡記掛弟弟子由之情,寫下千古名句— “明月幾時有,把酒問清天,不知天上宮闕,今夕是何夕…………”。朋友間的惦掛,約拿單擔憂朋友大衛的安全,不惜與父親對立。至於男女間的牽掛,更是無處不在了。大都是可歌可泣的;紮紮實實地,在人心中刻下永不磨滅的烙印。 上帝是一位無所不在、無所不知、無所不能的創造主,更被基督徒稱為天父,可見其親蜜的程度。更顯明衪對人的體貼和思念,如親子間不變的關係,是我們不輕易明白的,是值得我們深思,值得我們回想的。 想念的滋味 想念的滋味就好像冷了好一陣子的冬天,出現了溫煦的陽光,[…]
Read more當孩子大時,父母要學會三個心
想起一句老前輩的話: 「不要太關心、不要好奇心、不要太熱心」 孩子都希望有自己的空間,父母太侵入,孩子就會逃避。給聰明年長者幸福九誡。 一、不要再替成年子女操心,才不會碎碎唸。 二、不要將成年子女當作未成年來「監護」,以免惹人怨。 三、不必事事都「非知道不可」,尊重已成年子女的穩私,自主權。 四、不要再以兒、孫為生活重心,尋找自己的園地,才不致天天望穿秋水。 五、不要逢人就訴苦,寧可寫作、畫畫、練功、唱歌,以藝術、 […]
Read more閱讀人生
單看閱讀二字,我們的直覺,是人用眼睛來看書本讀文章。或者是藉著文字,把資料輸入腦袋的過程,與其相仿,就是觀看了! 但我卻認為,閱讀可以分作二個範疇,一個是用眼睛閱讀,一種用心靈閱讀。特別是閱讀人生,必須两者並用才能讀得通透。 人一生下來,就踏上了閱讀的旅程。最初人用觸覺來感覺身邊的人與事,用嘴探索,用聽覺確認環境和人事。然後藉著眼睛來閱讀身邊的人與事,用眼辨別親人和學曉知識。最後隨著心靈去感應身邊的人與事,用心靈回應眼內的訊息,建立閱讀的能力和提昇興趣。有時候三者同時運作,來領悟人生。 提起閱讀,大家的注意力多會放在可閱讀的材料上,如書報雜誌、文學作品、課內外書、小說散文、哲理史傳、網絡資訊…….等。小時候,老師教我們用 “四到”來學習知識:眼到、口到、手到、和心到,缺一不可。其實可閱讀的事情多著呢!如大自然的奧妙、人生的體驗、個人的經歷、團體的興衰、國家的興亡、人情的冷暖、戰爭的教訓…人都可藉着閱讀,來增長我們的體會。有人說:最耐讀的是人,最難讀的是人生。 神人摩西教我們用數算自己日子的方法,來閱讀我們的人生 ! 我們就可以有智慧的心,好好地生活。詩歌作者要我們數算每一個從 神而來的恩典,我們必能驚訝立時樂歡呼!閱讀過往的日子,是一種學習。用心數著、讀著,你就能數出無數的恩典來。旣然是恩典,每一個經歷都帶給我們莫大的益處。旣然是恩典,必然是 […]
Read more